《黔之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黔之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黔之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
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
4.集体朗读
三.合作探究
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
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预设:
(1)好事者(2)老虎
(3)驴本身(4)黔地
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预设:
(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
(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
(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
(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
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
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
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
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
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
“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
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
貌似强大外强中干
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
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
以虎衬驴
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
(2)透过现象看本质
(3)知己知彼
(4)不虚荣买弄
(5)正确估计对手
(6)坚持,不放弃
四.拓展: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
《黔之驴》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黔之驴 教学设计示例。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读全文,实施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迁移,联系上学期学习的《两则》作比较阅读,把握寓言的特点,再用反向思维去多角度解读寓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
2.难点:
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黔之驴 教学设计示例》。
四、课时安排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重点字词;②《成语词典》对“黔驴技穷”的解释;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同的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直译文章。
3.理解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并解题。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板书重点词及复杂句对学生进行再次训练。
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
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逃走。
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
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
(口阚)——怒吼。跳踉——跳跃。蹄——踢。
3.在理 ……此处隐藏12081个字……韩柳”,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流于后世。著有《柳河东集》。
三、新课教学
1、朗读课文
⑴指名请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⑵注意字的读音。
黔qián窥kuī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强调:“载”字读四声zài,不读zǎi。当表示“年”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一年半载”。而表示交通运输时读zài。如“装载”。
2、译
⑴请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看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师巡视)。
⑵指名请学生翻译第一段。
⑶生译第二段(略)。
3、质疑、讨论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畏惧好奇害怕
(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怀疑胆怯窃喜
表示动作的:蔽窥近遁、视(之)、荡倚冲冒、跳踉……
问题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学生讨论作答,明确:
(1)叫声。“驴一鸣”。(2)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问题3: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思考明确:“庞然大物”是“形体”。
师总结: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
问题4: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明确: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问题5: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老虎吃掉驴的过程。
生明确:(1)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做到了“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才吃掉它。)
(2)虎跳过去,咬住驴的喉咙,吃掉它的肉。即文中所描述的,虎“跳――――“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总结: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问题6: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
生讨论作答明确:
(1)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2)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领,只会踢,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3)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一种是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可能的原因。
生讨论作答:第一种可能,如果驴掌握了真本领,有真才实学,那么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从驴的角度谈的)。
第二种可能,老虎反复观察驴,已摸清了驴的底细,知道它只会踢,没有什么其它的本事,所以“断其喉、尽其肉”。(从老虎的角度谈的)。
探究各种原因:
(1)我认为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老虎知道躲在树林子里观察驴,而驴却不知道观察老虎,就在那等的,所以被老虎吃掉。
(2)它不能做到知已知彼,虎非常了解对方,而它却不了解老虎,因此被老虎吃掉。
(3)驴对老虎不感兴趣。驴是吃草动物,不是吃肉动物。所以它不会吃掉虎,只能被老虎吃掉。
(4)“好事者”如果不把驴运到贵州,把它运到别的地方,那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5)这不怨驴,而怨那个人。
师总结: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寓意:⑴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⑵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⑶从其它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讨论:
(1)从驴的角度: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2)从驴的角度:我认为应该谦虚。如果驴不在虎的面前叫、不“鸣”,那它也不会被老虎吃掉。
(3)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4)从老虎的角度:我认为做事要谨慎,但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
老虎很谨慎。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可以看出老虎不貌然出击,不轻易出手,办事很小心谨慎。
老虎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依据是什么?
它被驴的叫声吓跑之后,又回来继续观察,找机会下手,直到吃掉驴。
师总结:虎没有被驴的叫声吓倒,没有被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同时也讽刺那些看似有能,实则无能,而又肆意逞能的人。我们应该掌握真本领。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我们应明确意识到:“真才实学”这四个字的重要。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5、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五、小结
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一些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句子。
七、板书设计:
黔之驴
柳宗元
一、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三、总结寓意四、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
哪些成语
黔qián窥kuī骇hài遁dùn
(1)从驴的角度:黔驴之技:
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黔驴技穷:
(2)从虎的角度:庞然大物:
二、质疑、讨论
问题1: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
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八、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