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一、讲解背景[刘小禾1] 和疏通文意结合,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不搞逐字逐句翻译。
二、本文结构层次有多种划分方法,教学时不过于纠缠其中,应以理清文章思路为最终目的。理清思路后,更易于背诵。
三、“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整体感知
1、背景简介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3、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齐读,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 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 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
[刘小禾1]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二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理由。
《出师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 ……此处隐藏39457个字……指什么?“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七、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
2、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
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有意侧重于朗读,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附:
文言字词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选拔。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二、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店铺开业)
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3、陟罚臧否(否:恶,坏。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4、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今常用义为: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义为:??的原因。下文“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中“所以”同此)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俗。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
7、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卑鄙,下流)
8、由是感激(是:此,这。今常用作判断词。感激:感动。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9、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今常用义为:众多)
10、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义为:用来??的)
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的意思。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