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一本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遇见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介绍电影的书,也不是一本单纯的介绍电影里书的元素的书,它更像是挖掘两个世界的神秘,打通两个世界的特质。里面有着读者的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还有文本的细读批评。由专业的图书人来邂逅电影,就会有了不同于纯粹视觉娱乐的电影发现。在声光影的电影胶片世界里,隐秘盛开着图书的小世界。
这两个世界,就是图书和电影。图书的阅读和电影的阅读方式大不同,载体不同,书里有书,电影里有书,大阅读里有小阅读,电影人生里有小人生,人物看的书,与书有关的事,往往和书里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应该叫做,《当电影遇见书》,更生动,更强调当下。从前曾经阅读过一本《苹果酒屋的规则》,主人公都喜欢看狄更斯的成长小说,他们的成长和狄更斯书里人物的成长构成了镜像和隐喻的关系,有点后现代的互文感觉。在字里行间,能够寻找出性格、命运、情节的相关线索来。
书的珍贵之处在于个性,这本《电影遇见书》也是,很有生命感,里面选取了相当多的法国电影,这也和法国人有艺术个性,文艺气息浓、读书成为生活牢不可分的一部分,有相当大的关系。香港的电影居然也有几部,很出乎我的意料呢。
今天,我读了《小珊迪》这篇文章,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爱丁堡。作者有一次在旅馆前谈话,这时,来了一位可怜的小男孩走过来对作者说:“先生,买一盒火柴吧。”作者说他们没零钱。男孩乞求他们买一盒,他去换零钱。作者等了很久也没见到小男孩,他怀疑上当了,但看那个小男孩使人信任的神情,他又觉得没上当。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他。那个男孩是卖火柴的小男孩的弟弟,他叫小利比。他对作者说:“先生,这是你的4个便士,还有7个便士和火柴不见了,小珊迪在换零钱时被马车轧了,他可能会死。”作者和小利比去看小珊迪,小珊迪难过的说:“我可能会死,可怜的小利比,以后谁来照顾你呢?"作者说:“我来照顾小利比。”然后,小珊迪死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小珊迪感动,他那么贫穷,却很努力地做到诚信,即使自己在生命的尽头,却依然关心着弟弟。我们要学习他诚信的一面,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如果他过马路时注意安全,这样既能做到诚信,还能活着照顾弟弟,那么故事就更完美了。
我们班上有个别同学会突然在课堂上发出一声怪叫,引来同学们的一阵哄笑,当这个同学为他的“杰作”得意时,他是否知道,他是在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也影响了老师讲课,如果不是他而是别人这样做,他又会怎么想呢?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刚刚学的课文《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一个成语,意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篇文章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两件事来说明这道理,第一件事讲的是奶奶去商店,在她前面的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奶奶跟上来才松手,当奶奶道谢时,这位阿姨说她的妈妈同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希望她的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也人为她开门。第二件事是作者陪母亲输液,扎了两针也没扎进去,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护士终于扎进去了,母亲给护士宽容和鼓励,让护士增加了信心,放松下来。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善待自己,都不知道首先要去善待他人这个道理,假如一个只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的感受,那他又怎么期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尊重呢?所以当我们在做事时都要想想假如是别人这样做,你会怎样想?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桃花心木》吧,那个种树人的话,你是否又留在了心里?
文中有一句话令我非常感动:“不止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的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经的起生活的考验与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面对挫折,我们不能退却,我们要挺身上前,去消灭这个“拦路虎”。
爱迪生有一句话说的好:“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自己灰心丧气。”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只要我们不灰心,不气馁,把失败作为前进的阶梯,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我们不能从小养成一个有依赖心的坏习惯,如果有了这个坏习惯,就会像文中说的那样,“风一吹就倒”。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一个坚强、不软弱、能独立自主的好作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遇到困难而不退却,遇到挫折奋勇向前!
文档为doc格式